(泥鳅的养殖技术是怎样的过程)家庭黄鳝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是泥鳅属的一种小型底鱼,又名泥鳅等。它生活在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水中,适应性强,能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环境中。泥鳅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鱼类,被称为"水中人参",具有极高的育种价值。那么泥鳅怎么养殖呢?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
泥鳅吃什么食物?
泥鳅通
泥鳅怎么养殖
1.泥鳅塘的选择:泥鳅塘应选在地势相对平坦、通风向阳、进排水方便、易于管理的地方。它的形状可以多种多样,一般来说长方形和东西向比较好。泥鳅池塘的面积因养殖方式和水平而异。一般来说,用于庭院养殖的泥鳅池塘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塘深度为1-1.5米。
2.泥鳅塘的建造:泥鳅塘可用砖、石等材料,在墙的顶部设置压口,压口伸入塘内5 ~ 6 cm。池底中央有一个排水口,水管直径约1.5厘米。同时在水池边缘有一个溢流口来控制水位。出水口和溢流口应用铁丝网覆盖,防止幼苗逃逸。泥鳅塘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此外,泥鳅塘周围可以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缘植物,可以为泥鳅提供一个夏季遮阳纳凉的地方。
3.鱼苗放养:泥鳅放养前7-10天,用0.2kg/m2的生石灰彻底清理池塘。5-7天后,蓄水10-20厘米,施有机肥和无机肥10-15公斤/亩的混合物,培养水中的基础饵料生物。放养的泥鳅品种要求规格整齐,体格健壮,肌肉丰富,无病无伤,体色鲜艳。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饲料来源和管理水平确定。一般体长5-7 cm的泥鳅品种放养密度为80-100条/m2,泥鳅池可放养鲫鱼5-8条。
4.饲料选择: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鱼,饲料来源广泛。水蚤、蚯蚓、蛆虫是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在人工繁殖条件下。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日投喂量3月为泥鳅总重量的1%,4-6月为4%,7-8月为1%,9-10月为4%。
5.饲料投喂:饲料投喂法是在泥鳅塘内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放在饲料台上。饲料应该新鲜、无污染、无腐烂、不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点左右,投喂量以3-4小时内吃到泥鳅为准。成鱼阶段,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泥鳅生长和摄食情况进行调整。残留的饵料要及时清除。
6.水质控制:泥鳅种初入池塘时,池塘水深保持在10 ~ 20cm。后来随着泥鳅种的生长,水位逐渐加深到应有的深度,平时较浅,炎热高温时较深,并经常注入淡水,维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池水容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呕吐空气体,应及时注入淡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7.日常管理:"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记日记,早清塘,早开粮,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根据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天气变化,水质变化,季节变化,确定饲料投喂量。
8、防病: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在全塘喷洒生石灰和漂白粉,可以改善水质,预防鱼病。要及时清除泥鳅塘内的水蛇、水鼠等有害生物。
9.适时垂钓: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 ~ 15℃,泥鳅食量减少时,即可垂钓。一般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捕捉的方法。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