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趣味生活

(幼儿懂礼貌的故事有哪些呢)懂礼貌的故事文字版

有哪些关于孩子懂礼貌的故事?

礼貌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良好美德,所以大多数母亲都希望从小就教会孩子礼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521年春天,孔子尊敬他的老师。孔子得知自己的学生龚受鲁国国王之命,前往周朝京都洛阳朝拜皇帝,认为这是向周朝西藏历史

守护者老子"礼制"一个学习的好机会,于是征得同意,我和龚一起去了。孔子抵达京都的第二天,徒步前往藏史馆拜见老子。正在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天下闻名的孔丘来请教,赶紧放下刀笔,整了整衣服。孔子看到一位年逾古稀、身体健康的老人从大门走出来,以为是老子。他急忙上前,恭恭敬敬地敬了老子一个徒弟的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又鞠了一躬才坐下。老子问孔子为什么来,孔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的知识浅薄,我对古代& # 39;礼制& rsquo一无所知,我特意问了老师。"看到孔子如此诚恳,老子详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回到鲁后,孔子的学生请他讲解老子的学问。孔子说:"老子是良师,知古今,知礼乐之源,知道德之归。"同时,他又称赞老子为榜样。他说:"小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泳;野兽,我知道它能跑。我能织网捕捉奔跑的野兽,我能把会游泳的鱼拴在钩子上抓住它,我能用好箭射到高飞的鸟。至于龙,我无法知道它是怎么带着风云上天的。老子,还是邪了!"

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兄弟和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我在家吃梨。一盘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哥哥先拿。猜猜孔融拿的是什么梨?他不挑好的,不挑大的,只拿最小的。爸爸看到后非常高兴。这孩子虽然才四岁,但真的很懂事。我故意问孔融:"有这么多梨,你必须先拿走。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最小的?"孔融答道:"我年轻,所以我应该得到最年轻的。大的是给我弟弟吃的。"父亲又问他:"你有个弟弟,他不是比你小吗?"

孔融说:"我比我哥哥大。我是我哥哥。我应该把老的留给我弟弟吃。"

你看,孔融说得多好。他的父亲听到后大笑起来:好孩子,好孩子,真的好孩子。"

孔融四岁了,知道怎么做梨。给兄弟让路,给兄弟让路。每个人都对他评价很高。

桓荣博士是汉明帝尊刘庄为太子时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为帝"以师礼敬桓荣"。他曾经亲自到太常府,坐在桓荣的东边,立了几根棍子,像当年讲课一样听老师指点。他还召集了数百名朝鲜官员和桓荣所教的学生到泰昌楼向他的弟子们致敬。

当桓荣生病时,明帝派人去慰问,甚至亲自去看望老师。每次拜访老师,明皇城一进街就下车走,以示敬意。进门后,我常常握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地哭很久。

王朝的皇帝这样对桓荣,所以"提问的侍应生、将军、医生都不敢再坐车上门了,都跪拜在床下"。桓荣死后,明帝换了衣服,亲自参加了葬礼,并妥善安排了子女。

程··史(1053~1135),北宋才子,南涧(今福建)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和程颐(1033~1107)兄弟俩都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们的理论为南宋的朱所继承,被称为学派。师洋钦佩程程的知识,并前往洛阳程浩的学校向他的老师学习。四年后,程颢去世,他继续拜程颐为师。此时的他已经40岁了,依然尊师重道,努力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当师洋遇到难题时,他冒着寒风请他的同学尤左(1053~1123)去老师家请教。当他来到老师家时,他发现老师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心打扰他,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站在外面等着。当老师醒来时,他们脚下的雪有一尺深,覆盖着白雪。老师邀请师洋和其他人进房间给他们讲课。稍后,"程门·雪梨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以礼相待南北朝时期,齐国有个叫陆晓慧的人,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彬彬有礼。他在几个国王手下都是历史悠久,可以说是位高权重的人。然而,他从不自视甚高,来拜访他的官员。无论大小官员,他都以礼相待,一点也不摆架子。如果客人离开,他会站起来,亲自把对方送到门口。

一个副官看到这一幕,很难理解,对他说:"路畅的历史学家地位很高,他对每个人都彬彬有礼,甚至对普通人也是如此。这实在有失他的尊严,他什么也得不到。何苦常氏?"陆晓慧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从之。我希望每个人都尊重我,那么我必须尊重每个人。"

陆晓慧一生都遵循这一原则,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其他人。

猜猜你有兴趣:

1.儿童文明礼仪故事

2.描述一个没有礼仪的小故事。

3.古代文明与礼仪小故事

4.中国传统美德礼仪故事

5.关于社交礼仪的故事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