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附子的药用价值)附子的药用价值及功效有哪些作用
附子的药用价值和功效有哪些?
附子在医学上有哪些具体的药用价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分享附子的药用价值和功效。让我们来看看。
附子的药用价值【味】辛、甘、热。
心、肾、脾经。
【功效】具有回阳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阳衰、四肢冰冷、脉弱
附子的药用功效1。《本草纲目》:治阴三经络证,也治阴毒伤寒病,这种病容易发生阴阳之病。
2、《经》:风寒咳嗽反邪,温热寒湿,抽筋膝痛,不能行走,断病积血,金疮。
3、《不录》:背冷、脚疼冷无力、心口疼冷、霍乱转筋、泻赤白痢、阴虚强筋、强筋壮骨、流产是百药。
附子的临床应用。用于阳衰症:本品能助心阳,和脾阳,降肾阳,是"回阳救逆第一药"。治久病阳虚、阳衰、阴寒过盛,或因汗出、呕吐、腹泻而致阳衰者,常与蒋干、甘草同用,以回阳救逆,如金思汤。对于久病后想祛除气虚,或出血过多,气随血便祛除者,则与人参同用,如参附汤。
2.用于虚寒所致的阳痿、宫寒、腹痛、腹泻、水肿等症:本品味甘,性温,有滋元阳、益火、消阴之功效。如果治疗肾阳虚,阳痿、宫寒、腰膝冷痛、夜尿频,都是因为精气衰竭。常与肉桂、山嵛玉、生地等配伍,如贵由丸。常与党参、白术、干姜配伍,用于脾肾阳虚、寒湿过多所致的胃脘痛、泄泻,如附子理中汤。治脾肾阳虚阴寒水肿,常与白术、茯苓、生姜同用。若属脾阳虚、寒湿内阻之阴黄证,可与陈印、白术、生姜同用。阳虚寒凉者,可与麻黄、阿莎丽同用。
3.用于寒性痹症:本品辛散温,散寒止痛作用强。对于寒湿痹痛者,通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尤其是擅长寒湿痹痛者。
附子配伍作用:附子味辛、甘、热,入气,行而不守,通十二经脉,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之功。白芍味苦微寒,入血,性软宁心,具有养血柔肝、敛阴、和营止痛的功效。附子得白芍,温阳散寒,不伤阴血。白芍得附子,养血滋补,无寒凝之弊。两者合用,更有温阳散寒、滋阴调营之效。用于治疗血虚、寒凝所致的四肢麻木、关节痛。肝脉寒凝胁痛。子宫寒凝痛经。
2、配白术、茯苓:附子温肾助阳。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渗湿利湿。三者合用,具有温肾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湿浊积肿、小便不利、慢性腹泻等。
3、用大黄:大黄味苦寒,攻郁。附子性热辛,助阳散寒于里,能制大黄之寒。寒热同用,有温下寒凝之效,用于治疗阳虚腹痛、便秘、手脚冰凉等症。
4、用干姜:两者都有回阳救逆的功效,但附子不守,助肾阳,破阴寒。干姜守之,温脾胃,祛寒邪。具有温脾肾、助阳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所致的畏寒肢冷、泄泻腹痛、腹泻等症。或阳虚肢厥,汗出风寒,脉微断肠。
5、配桂枝:附子辛热,通十二经脉,温阳散寒,祛湿止痛。桂枝温辛,平举散结,温经通阳,祛风散寒止痛。两药合用具有更好的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因阳虚、风、寒、湿等原因引起的身体烦躁,不能侧转,关节不能屈伸者。
6、配胡椒:附子温肾助阳,散寒止痛。花椒温中止痛,温脾止泻。两者都是辛热之品,都有温里散寒的功效。配伍使用,具有较好的通阳散寒、温中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中虚寒邪内盛所致的脘腹冷痛。
7、用黄芪:附子温补元阳。黄芪能益气固表。二者合用,具有温阳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治疗气阳两虚、表里不一而出汗、倦怠乏力、恶寒怕冷。还具有温补脾肾、滋火生土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湿水肿、小便不利。
8、配肉桂:附子燥热,不养。是经过十二经脉的纯阳之品,有回阳救逆之功。肉桂辛味甘,能走能守,温下焦,温肾阳,可引原火。这两种药一定要一起用,附子好入气散寒止痛。肉桂擅长入血、温经、通脉。具有温肾助阳、化火归原、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下焦火衰、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四肢冰冷、阳痿、尿频、尿长等症,以及风寒湿痹等症。
附子的药用配方:1。治呕吐出汗,发热恶寒,四肢急冷:甘草二两(炒),干姜一片半,附子一片(生,去皮,碎)。三味三升水,煮一升二,除我,分温服用。壮士可制大乌头——一片,干姜三片。
2、治伤寒阴盛而隔阳有余,人必热而不愿饮水:一大附子烧为灰,为末,蜜水混。
3、治伤寒,面青,四肢厥脱,腹痛体寒,皆空调:附子三片(爆破,剥脐)为末。每次服用三钱,半杯姜汁和半杯冰酒。时间久了,脐如火暖。
4、伤寒治法已转降,且一度汗出,内外两虚,邪气未解,表证未见,身不热,日急躁,不得眠,夜静,不吐不渴,脉缓,宜服。还治突风、风寒、久积痰水、心寒疼痛、霍乱、诸虚寒症,都治:干姜一两(研成粗粉)、附子一个(生,去皮脐带,切细)。均匀闭合。每个三钱取一杯半的水,炒到一杯,再吃。
5、治呕吐恶心:大乌头1片,生姜1片(细档)。像面糊一样煮着磨着,饭就喝了。
6、治一切晕厥,小肠膀胱疼痛,复康:附子(炮)一两,姜黄一两,橘子一两。上面是末,醋面糊是丸,如枣,朱砂是衣。每次服一粒,在男人的酒和女人的醋汤下。
7.治七窍疝气、心寒疼痛、烧心、寒白汗、拉肚子:木香(无火)一两、元胡(炒、去皮)一两、附子(炮、去皮脐带)一两。上面是粗粉,每份四元,水一盏半,姜七片,煎至七分,温服。
8、治息痢和红白痢:附子半片(裂开,去皮肚脐),鸡肉两片(黄白)。前两味,附子捣成粉,白鸡作丸,大如梧桐树。倒入煮沸的汤中一会儿,煮几次,滤出,分两眼,配饭喝。空每天下午服用。
9.治脏寒脾泻,老年人气虚,久停不下:肉豆蔻二两(煨热),附子一两(剥脐)。最后,粥丸是大的。每次服80粒,汤里加莲子肉。
10.治脾虚湿胀,全虚胖:大附子十片(生,去皮,碎成四片),赤小豆半升,中间藏附子,文火煮,熟透软,去豆,焙干研末,与薏苡仁粉同打,大如蝎子。每次服十粒,配冬瓜汤或萝卜汤。
11.治肿疾喘,肿则积之。把积累的肿胀拿出来再做一遍。小便困难者:生附子一根(脐带去皮,切片),生姜十片,沉香一元,地面水,饭前冷饮。儿童应该用水服用三钱。
12.治风湿,关节痛,痛,疼,汗,气短,小便不利,风恶,或微肿:甘草(焙)两,附子(去皮碎)两,白术两,桂枝(去皮)四两。服四味,水六升,开水三升,暖衣一升,每日三次。
13.治疗少阴症,身痛,手脚冰凉,关节痛,重:附子二片(炮,去皮,碎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五味取水八升,煮三升,温一升,每日三次。
14、中风治疗疏忽:附子(去皮脐带)一把,羌活一两,乌药一两。上面是粗粉,每份四块钱,一杯水,炒七分,我可以温着吃。
15、治风寒泄泻,偏头疼,久治不愈:大附子一个,生切成四块,用生姜汁一个,泡开,泡开后文火煨,汁止为止,高良姜,均分,为末。每次拿一块钱,蜡茶都调得清清楚楚,少的时候避开烫的东西。
16、治气虚头痛:大附子一个,全蝎两个(已解毒),钟奶粉两(三)钱半。用附子剜心,安蝎附之,但全附为末,加少许奶粉,水,添加剂,包好煨至熟,葱涎为丸,大如梧桐树。每次服70粒,空饭前,椒盐汤。过了一会儿,洋葱茶汤来了。
17、治头痛:附子(炮)、石膏(煅)等部位。为末,入脑,麝少许,茶与酒下半钱。
18.月经不调,血寒痛:当归和附子(炮)平分秋色。对于粗糙的结束。取三钱,一杯水,煎至八分钟。空暖腹服用。
19.治吐血:地黄1斤(洗净,细磨汁,再加少许好酒,取汁至极限),附子1两(炮,脐带去皮,切片,放入地黄汁中,用银器煮成糊状,取出附子晾干)。天下以山药为末,地黄膏为制剂,药丸大如桐。每次吃30粒,喝大米空深信不疑。
20、治肾气发作,后颈不能侧翻:一大乌头,六块多钱,大炮,剥肚脐,最后。每天结束时,20片浩川辣椒,装满白面粉,一盏半的水,和7片姜一起炸至7分。去掉胡椒粉,加盐。空放轻松。
21.治尿路梗阻,双足脉弱,通淋通络之剂无效:附子(重炮,去皮,盐水久泡)一两,泽泻(不腐)一两。锉平铺好,每服四元,水一盏半,灯芯七杆,煎服。
22、少阴伤寒(前两三日,脉细,但困,尿白):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只,水七升。先将麻黄煮沸去沫,再加入另外两味药,将汁液煮沸成三升,分三次服用。让病人微微出汗。引用名称“麻黄附子甘草汤”。
23、少阴发热(少阴病先,退热深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桶。先将麻黄煮沸去沫,再加入另外两味药,将汁液煮沸成三段,分三次服用。让病人微微出汗。
24、少阴低利(谷中清明,里冷外热,手脚叛逆,脉微断肠。身体不怕冷,但变红,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取附子一根(去皮,切片),甘草二两(焙干),干姜三两,加入,煮至一升,温两次,脉象立即痊愈。面红,九根葱,腹痛,牡丹二两,干呕,生姜二两,桔梗一两,人参二两。这个方的名字叫“麦思尼汤”。
25、阴病恶寒(伤寒已汗出,不解,反恶寒,是体虚的现象):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焙),附子一片(焙,去皮),水五程序,煮成一升五合。分批服用。此方名“芍药甘草附子汤”。
26、阴生隔阳(患者热面饮水,脉沉,手足晕厥):用大附子一根,烧烂,研成末,用蜂蜜和水调服。祛寒后热气升腾,发汗为治“霹雳散”之名。
27、中风痰厥(昏不积压人,口眼歪斜):用生川乌头和生附子,去皮脐带,各取半两,并南星一颗一两,生木香二钱五分。将药物混合后,每五块钱加十片姜和两碗水,煎成一碗温服。这个聚会的名字叫“无声音。
28、风病麻痹(手脚发软,口眼歪斜,声音别扭,走步不正):用川乌头(剥脐带)和五灵脂五两,研成末,加冰片、麝香温酒送下。一天吃三次。吃了五七片药,感觉手可以举起来了。脚可以动,最多吃十粒,还能梳头,这就是所谓的“沈燕乌龙丹”。
29.寒湿痹痛(手脚麻木,或麻痹):用香白米煮一碗粥,加生川乌四分,文火适量,加姜汗一勺,蜂蜜三勺,空口服。或者加薏仁粉2。
30、风痫:用生川乌头(去皮)二钱半,五灵脂半两,共研为末,加猪血而作丸子,如五子。每次服一粒,送姜汤。
31、小儿慢休克(抽筋、痰):用生川乌头(去皮脐)一两,全蝎十只(去尾),分三次,各取一碗水七片姜汤喝。
32、小儿困:用附子(生,剥脐带)两坤,雄黄八分,共研为末。将洋葱根捣碎,做成蛋糕毛巾。
33、脚气肿痛:用黑附子一把(生,去皮肚脐),研成末,加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肿痛处。等药干了,再涂一遍,直到肿消为止。
34、头痛多年:用川乌头、天南星,分成等份,葱汁敷太阳穴。
35、耳鸣不止:乌头(烧成灰)和菖蒲均分棉花,包在耳朵里。一天换两次敷料。
36、牙痛:用附子(烧灰)一两,枯矾一点,研成末,擦牙。另一个食谱:四川五头和四川附子,三盒面团做成丸子,比如赤小豆。每次做一粒药丸咬在嘴里,然后用附子粉放在牙洞里,疼痛就会停止。
37.虚寒腰痛:鹿茸二片(去毛,松脆微黄),附子二片(炮,剥脐带),盐花三分,共三工业区,加枣肉和药丸,如五子。每次30粒,空服用,温酒送服。
38、感冒发热疟疾:用五块钱重的附子一根,包在面里煨,然后去面,加人参朱砂,研成末,加蜂蜜做成丸子,如五子。每次吃20片,发病前吃三片。如果药物有效,会出现呕吐或身体麻木,否则第二天必须再次服药。
39.长期泄泻:用两个乌头头,一个生吃,一个用黑豆半合约煮,一起磨成丸,如绿豆。每次服五粒,送黄连汤。
40、阳虚吐血:用地黄一斤,捣成汁,加酒少许。另一半熟附子去皮切块,放入生地黄汁中,用石器熬成糊状,取出焙干,用山药磨成粉,再调成五子大的丸子。每次吃30片。空心服口服,米汤送。
41、白浊:以熟附子为末的研究。每次两元,加三片姜和一碗水煮至六成,温服。
42、月经不调:用熟附子(去皮)当归等部位。三钱,水煎。
43、肿毒:用川乌头(炒)、黄芪(炒)各一两研磨唾液,涂患处。保持冷静。干燥的药物用淘米水润湿。
44.疖肿疼痛:用醋和附子粉敷患处。把药弄干,然后敷上。
45、疥疮:生用川乌头切,煎洗,很考验。
46、手足冻裂:用附子去皮,磨成粉,用水和面涂,有效。
乌头的吃法1。真武汤:熟附子9克,白术12克,白芍9克,茯苓12克,生姜9克,水煎。
2.石皮饮:熟附子9克,白术12克,茯苓9克,厚朴6克,大肚6克,木瓜6克,草果3克,木香3克,干姜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3、四逆汤:熟附子15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水煎。
4.附子汤:熟附子片12克,白术9克,党参12克,白芍6克,茯苓9克,水煎。
5、参附汤:人参15克,熟附片12克,水煎。
6.傅贵八味丸:中成药(包括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每日9克,早晚各一次,开水冲服,或与其他汤剂同服。
7.贵由饮:熟附子4.5克,肉桂(炒)3克,熟地黄18克,山茱萸9克,山药12克,杜仲9克,枸杞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8.桂枝附子汤:桂枝9克,熟附子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水煎。
9.附子理中汤:熟附子12克,干姜6克,党参15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水煎。
猜你喜欢:
1.川乌的功效与作用。
2.补肾最有效的中草药有哪些?
3.花椒的功效及配伍
4.一种祛风、散寒、除湿的中药泡酒全配方
5.茵陈的药用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