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最长的一个省)中国名称最长的地名
你去过中国最长的地方吗?中国最长的地方叫“纳兰塞布斯通布拉格”,一共10个字。今天,《学习边肖》将带你了解中国最长的地方。
中国最长的地方:地理位置。
纳兰·塞布斯坦布拉格位于中国甘肃省,靠近蒙古边境。它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1927年命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炼专门研究古代文献,迷恋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研究。杨炼有一本书叫《黑戈壁》,他在书中驳斥了这个地名的由来。这个地方原来只是穿越黑戈壁古道上的一个泉的名字——谢·贝斯丁(蒙古语地名音译)。今天,这个地方能有这么长的名字并被标在地图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第一个给它命名的斯文·赫定。
这个地方原来只是穿越黑戈壁古道上的一个泉的名字——谢·贝斯丁(蒙古语地名音译)。今天,这个地方有一个如此长的名字,并被标在地图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探险家斯文·赫定。这个地方最初是由他命名的。
中国最长的地方:地名的由来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斯文·赫定在探险生涯中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厄运。有一次,他带领队伍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时,没有水和食物,几乎全军覆没。他是唯一一个爬到和田河上,遇水得救的人。他用靴子灌溉,回去的时候又救了一个人。还有一次,就是在这里,谢别离。当时,斯文·赫定率领西北科学考察队从内蒙古包头经额济纳到达新疆哈密。到了舍贝斯廷附近,他因胆结石上火,无法连续行走,只好由四人一组轮流背。骆驼一只只倒下,食物越来越少。为了不拖累所有部队,他决定该旅由中方团长徐秉昌带队。他和几个志愿者在谢泉水边扎营,等大队到达哈密后再来救援。他们苦苦等了一个月左右,就在食物快吃完的时候,援军来了。斯文·赫定很自然地在他们画的地图上标出了这个令人难忘的地方,并在“塞贝斯泰”泉前加上了“诺林”,这是和他一路留在这里的瑞典地质学家纳林的名字,因为这个泉的经纬度是由纳林决定的。传统上,斯文·赫定总是把测量泉水经纬度的人的名字放在泉水的名字前面。在斯文·赫定绘制的地图上,谢贝斯廷的正式名称变成了“诺林—塞贝斯泰”。中国地图中出现的“布拉格”一词,在蒙古语中是“水泉”的意思,显然是后来制图员加上去的。因此,根据杨炼的分析,今天地图上“纳兰塞布斯通布拉格”的地方就是斯文·赫定被困了一个月的谢贝斯廷泉(下图)。这是杨炼的发明,中国地名的历史应该有记载。
在甘肃省西北部中蒙边境中国一侧的芦苇丛中,有一股泉水。冬天的寒气尚未散去,一米见方的春天已经冰封,黄色的芦苇在寒风中翻腾如浪,附近的马蹄山像奔跑的黑马的鬃毛,随风飘荡。
斯文·赫定在他的代表作《亚洲腹地八年探险》中,这样描述纳兰·布斯塔因布拉格的声音:一眼望去,一股清泉汩汩而出,流向远方;周围是茂密的芦苇;远处的黑山,像栅栏一样,守护着此岸的宁静。
泉水在国门以南约30米,国门西北约20米是中蒙界碑。泉西南约70公里处,名为“公婆泉”,是上世纪20年代进攻丝绸之路生意的著名黑喇嘛丹彬所占据的要塞。连绵起伏的丘陵中,密如蛛网的战壕蜿蜒伸展,山坡上的断壁残垣依然笼罩着神秘和恐怖。斯文·赫定曾专门写了一章《丝绸之路》(1938年)和《亚洲腹地八年探险》(1942年)。
马鬃山镇没有居民住在这里,很难从这里了解更多泉水的历史。当斯文·赫定经过这里时,只有一些游牧民族。现在这个镇上有八九栋楼房,十几间平房。装备长约300米,南北宽200米,只有200多人。
中国最长的地方:边界之争
舍卜斯坦泉现在干涸了。这口井被称为“周恩来井”。中国和蒙古在1962年重新划定边界时,对这一地区的边界方向有争议。蒙古方面声称,这口井应在其国界内划定。这就是周恩来的提议,即应该根据国际社会承认的地图来划定边界。原来这张图是斯文?和鼎文字的图片。周恩来说,在这张国际上广为流传和认可的地图上,这口井位于中国境内,这口井的北侧标明了当时的国界。这个证据其实很有力,所以这个井在中国是划的。现在井已经成了文物,用护栏保护起来了。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