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知识

锐参考|意大利归还中国文物外国网友的回复是“亮”

每一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对于一批在海外漂泊已久的中国文物来说,是个“好日子”。

上周六(23日),在中意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意两国代表就流失中国的文物艺术品返还交换了证书。根据双方协议,意大利将归

还796套中国文物和艺术品。

图为部分归还的文物。

意大利大型文物回归“796件套”获得了中国网民的赞赏,而关注此事的外国网民则喜忧参半。

意大利向中国“示好”

唐代的彩绘骆驼,汉代古朴可爱的陶猪俑,马家窑文化中古朴的彩绘红陶罐,都被一一编号,列入“回家”的队列。

这次意大利归还的796套文物并不简单。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跨度。

唐代骆驼画(归数360),骆驼昂着头,嘶嘶作响。

同样不简单的,还有这些文物的“回家之路”。

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队在国内文物市场查获一批涉嫌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随即启动国内司法审判程序。中国国家文物局获悉相关信息后,立即与意大利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对接,开展流失文物的追回和返还工作。

经过10多年的长期追索,2019年初,意大利法院终于做出判决,将796套文物艺术品归还中国。

这次回归是“20年来最大规模”,新加坡《联合早报》在报道标题中强调了这一点。

香港《南华早报》指出,意大利归还流失中国的文物显示了“善意的姿态”。

报道认为,文物回归是继金融、农产品、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领域之后,旨在加强中意关系的又一次良好互动。

文章援引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旅游部长阿尔贝托·博尼索利(Alberto Bonisolli)的话说,“我们很自豪能够将这些文物归还给我们的朋友,因为它们代表了中国人的遗产和身份”。

“今天(23日)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博尼索利说。

的确,当文物回归的消息传来,中国的网民像过节一样兴奋,“欢迎回家”的字眼频频“刷屏”。

外国网友:现在轮到其他国家了。

在赢得中国网民认可的同时,意大利此举也得到了众多外国网民的肯定。

但是,由于还有很多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涉及多个国家,在意大利人“开了个好头”之后,其他国家该怎么办?这也引起了国外网友的思考。

事实上,类似的讨论在欧洲国家已经屡见不鲜。去年5月,英国历史学家大卫·奥卢索加在BBC的一档节目中发出呼吁:大英博物馆应该让那些被掠夺的国家拿回自己的文物。

与英国的口头讨论相比,法国在文物返还方面采取了更进一步的实际行动。去年11月23日,法国总统府宣布,法国总统马克龙决定立即向西非国家贝宁归还26件文物。

这次看到意大利文物回国后,一些流失了大量文物的文明古国网友百感交集。

文物追寻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难。英国BBC指出,2002年12月,包括巴黎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内的19家欧美博物馆联合发表声明,拒绝将收藏的艺术品归还原主国,以响应世界各国追回文物的呼声。

“只有祖国强大了,文物才能回家”

正是因为明白追回流失文物的不易,中国网民在得知文物“回家”后,情绪越来越激动。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并不是今年第一个向中国归还流失文物的国家。

前不久,当地时间2月28日,中国流失文物和艺术品交接仪式在美国举行。美国向中国政府移交了361件中国流失文物和艺术品。这是自2009年以来,美方第三次向中国归还流失文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中国对此表示赞赏。”外交部发言人鲁抗在3月1日的记者会上说。

新加坡《联合早报》当时报道称,近年来,中国国家文物局通过外交斡旋、司法合作和友好协商,促成了30多批4000多件(套)流失文物回归中国,其中包括圆明园兽首、大堡子山金饰、“虎枪”以及美国政府三次归还的文物。

2019年1月29日,观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虎昆”。(新华社)

英国BBC援引相关统计称,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已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

“这些历史上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国的路上都非常坎坷。”报道称。

幸运的是,中国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成效。2013年4月,圆明园鼠首和兔首被皮诺家族捐赠给中国。去年11月,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虎昆”也抵达北京,12月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

此外,有“方冢之王”之称的盘方冢、早期秦国墓葬中流失的金饰、楚王直系墓中的武士像浮雕等也已回归中国。

香港《南华早报》24日评论称,长期以来,北京一直在寻求追回被盗或走私的中国文化艺术品,近年来的行动备受关注。

《海峡时报》进一步披露,“中国已与21个国家签署了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合作打击文化财产的非法国际贸易,促进被盗文物的返还。”

(编辑/奕譞)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