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知识

(关于防止食物中毒的小知识)防止食物中毒应注意以下哪些方面

食物中毒是因为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所以预防食物中毒的知识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预防食物中毒的知识。和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预防食物中毒的知识: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种:

1."瘦肉精"中毒

中毒原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和猪内脏。

主要症状:一般发生在进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内,症状为心跳加快、肌肉震颤、头晕、恶心、面色潮红。

预防方法: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如果发现猪肉颜色较深,肉质较亮,后臀肌肉饱满突出,脂肪非常薄,这种猪肉可能含有瘦肉精。

特别说明:尽量选择有脂肪的猪肉。猪肉内脏最好选择有品牌的定型包装产品,不要购买市场外无证商贩经营的产品。

2.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毒原因:食用残留有机磷农药的蔬菜水果。

主要症状:一般发生在进食后2小时内。症状有头痛、头晕、腹痛、恶心、呕吐、流涎、多汗、视力模糊等。严重者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昏迷,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预防方法: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在漂洗前将蔬菜浸泡在蔬果洗涤剂溶液中30分钟,然后浸泡1分钟再烹饪,可以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3.亚硝酸盐中毒

中毒原因:亚硝酸盐被错误地作为盐或味精添加到人们的食物中,或食用了刚刚腌制好的泡菜。

主要症状:一般在进食后1至3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发绀等缺氧症状。意识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严重者昏迷、大小便失禁,最严重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预防措施:如自制肴肉、腊肉,应严格使用每公斤肉中亚硝酸盐的用量,并与肉充分混合,亚硝酸盐应有明显标记,并加锁保存;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盐"或者"味精"尽量少用腌菜。

特别注意:尽量不要做肴肉、腊肉等肉制品,避免误用和过量使用亚硝酸盐。

4.桐油中毒

中毒原因:桐油被误当作食用油。

主要症状:一般发生在进食后30分钟至4小时内。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精神疲劳、易怒、头痛和头晕。严重者可引起意识模糊、呼吸困难或抽搐,进而导致昏迷和休克。

预防措施:桐油有特殊气味,购买和使用前应加以辨别。

特别注意: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食用油。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预防有毒动植物中毒常见的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河豚鱼中毒

中毒原因:误食河豚鱼或河豚鱼加工不当。

主要症状:一般发生在进食后几分钟至3小时内。症状是腹部不适,嘴唇和手指麻木,四肢无力和瘫痪,血压下降,昏迷,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预防方法:不要吃任何种类的河豚(章鱼)或河豚干制品。国家禁止餐饮服务单位加工生产河豚鱼。

2.高组胺鱼中毒

中毒原因:食用不新鲜的高组胺鱼类(如鲭鱼、秋刀鱼、金枪鱼等绿皮红肉鱼)。

主要症状:一般在进食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出现。症状为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痛、头晕、心跳和呼吸加快等。皮肤可能出现斑疹或荨麻疹。

预防措施:买鲜鱼,鱼眼变红、颜色暗淡、鱼体无弹性的不要买;储存应低温冷藏保存;烹饪时放醋可以降低鱼中的组胺含量。

特别说明:注意绿皮红肉鱼的冷藏,避免在室温下长时间存放导致组胺大量产生。

3.豆荚中毒

中毒原因:四季豆、扁豆、刀豆、豇豆等豆类食物未煮熟,皂素、红细胞凝集素等有毒物质未被完全破坏。

主要症状:一般发生在进食后1至5小时内,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出冷汗等。

预防措施:烹饪时,先将豆荚类食物放入沸水中煮10分钟以上再炸。

4.豆浆中毒

中毒原因:豆浆未完全煮沸,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毒物质未被完全破坏。

主要症状:一般在进食后30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中毒症状。

预防方法:煮生豆浆时去除上涌的泡沫,煮开后用文火继续煮5分钟左右。

特别说明:生豆浆煮到80℃时,会浮起很多气泡,这就是"假沸腾"现象,应继续加热,直到泡沫消失,沸腾后,继续加热几分钟。

5.发芽马铃薯中毒

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种叫"的有毒物质;龙葵。生物碱。通常情况下,马铃薯的含量很少,但在发芽马铃薯的芽眼、芽根和绿色溃烂处,茄碱的含量很高。人在大量食用发芽的土豆后,会出现龙葵碱中毒的症状。

主要症状:轻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则脱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抽搐,重者因心肺麻痹而死亡。

预防方法:若发芽不严重,可将芽眼彻底挖出,剪去绿色部分;然后用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龙葵碱就会溶于水。炒土豆的时候加点醋,也可以通过煮、煮的方式去除毒素。

6.毒蘑菇中毒

中毒原因:毒蘑菇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但从外观上很难与无毒蘑菇区分开来。一旦误食毒蘑菇,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主要症状:毒蘑菇种类繁多,毒素种类繁多,因此中毒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四种:肠胃炎一般在进食后10多分钟至2小时发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单纯胃肠毒性引起的中毒通常病程短,预后好,死亡率低;神经精神型常出现精神觉醒或混乱,或精神抑郁和幻觉。溶血性型,除胃肠道症状外,中毒后一两天内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肝损伤型由于毒蘑菇毒性大,表现为肝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

注意事项:不要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

预防食物中毒的知识:针对以上常见原因,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一是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二是控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三是杀灭致病菌,这也是最重要的。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

(1)保持清洁

保持砧板、刀、手术台等的表面。与食物接触清洁。

保持厨房地面、墙壁、天花板和其他食品加工环境的清洁。

不仅在操作前和污染后,而且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也要经常保持双手清洁。

避免老鼠、蟑螂等有害动物进入仓库、厨房,接近食物。

特别注意:除了清洁以外,熟食操作区和接触熟食的所有工具、容器、餐具也必须严格消毒。

(2)生熟分开

处理冷盘时,使用消毒过的刀和砧板。

生熟食品的容器和工具应严格分开放置和使用。

粗加工或接触生食后,应洗手消毒,方可从事凉菜切配。

特别说明:生熟食品的用具和容器分开非常重要。熟食的用具和容器应严格消毒,存放场所应与生食分开。

(3)使用干净的水和安全的食品原料。

加工熟食应使用清水。选择正规、优质、新鲜的食品原料。生的水果和蔬菜应该彻底洗净。

特别说明:操作过程复杂的熟食、凉拌或生拌蔬菜、预制沙拉、生海鲜等。都是高风险食品,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要求加工操作,从加工到食用的储存时间要尽可能缩短。

二是控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4)控制温度

如果从烹饪到食用的时间预计超过2小时,应在5℃以下或60℃以上保存。

生鲜、禽肉、鱼类、乳制品的冷藏温度应低于5℃。

冷冻食品不宜在常温下解冻,确保安全的方法是在5℃以下的温度或21℃以下的流水中解冻。

特别说明:快速冷却可以使食物尽快通过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的温度范围。冰箱内的环境温度应比食物的中心温度至少低1℃。食物不应该放在冰箱里冷却。有效的降温方法是把食物分成小块,用冰浴。

(5)控制时间

不要过早加工食物,从食物准备完成到食用最好控制在2小时以内。

熟食不应该隔餐供应。换刀后的熟食应在4小时内食用。

生海鲜加工与食用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小时。

冰箱里的新鲜原料和半成品不宜存放过久,使用时要注意先进先出。

特别说明:生鲜原料和半成品(如大小肉片)可以在容器上贴上时间标签,控制在一定时间内使用。

三是杀灭致病菌。

(6)彻底煮熟

烹饪食物时,食物的中心温度必须超过70℃。

在10-60℃存放2小时的菜肴,应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方可食用。变质的食物可能含有耐热(加热不能破坏)的细菌毒素,所以不允许再次加热食用。

冷冻食品原料应完全解冻加热,避免外煮内生现象。

特别说明:肉的中心部分不再呈粉红色,或者肉汤的汁液煮到变得清澈,这是判断肉是否煮熟的简单方法。

(7)严格清洗消毒

生鱼、鲜榨果汁、水果拼盘等不加热直接食用的食品,要在清洗的基础上严格消毒。

餐具和熟食容器在使用前应彻底清洗消毒。

直接接触食物的工具、容器和手要经常清洗消毒。

特别说明:餐具、容器、工具最有效、最经济的消毒方法是热力消毒,即煮沸或蒸汽加热消毒。

(8)控制加工能力

食物的量要根据自身的加工能力来决定,尤其不能太多"推翻"。这是一项综合措施。加工超负荷,就会提前加工食品,设施设备工具餐具使用不够,无法严格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操作。上述关键控制措施将难以实现,食物中毒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猜猜你有兴趣:

1.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

2.预防食物中毒的小贴士

3.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

4.预防食物中毒的小贴士

5.有哪些关于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

6.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