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脉是什么)世界上最大最年轻的山峰
世界上最长最年轻的山脉是什么?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让边肖给你详细介绍一下这两座山。
安第斯山脉简介:
安第斯山脉是陆地上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从巴拿马到智利。属于科迪勒拉山脉,南北全长8900多
屏障功能:
安第斯山脉形成了从南美洲南端到加勒比海最北端的连续屏障。安第斯山脉将狭窄的西海岸与大陆的其余部分分隔开来,这是地球的重要地形特征之一,对山脉本身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条件有着深远的影响。位于阿根廷的A 空 Aconcagua海拔6962米,是西半球的最高峰。
气候特征:
1.气候很复杂
一般从火地岛到赤道,温度逐渐升高;但海拔、沿海面积、降雨量、秘鲁(洪堡)寒流、地形风障等因素使得气候多变。科迪勒拉外坡(面向太平洋或亚马逊河流域的山坡)的气候与其内坡截然不同,因为外坡受海洋或亚马逊河流域的影响。永久雪线的高度也变化很大,从麦哲伦海峡的792米(2600英尺)到南纬27°的6096米(20000英尺),然后开始下降,在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达到4572米(15000英尺)。和世界上其他山区一样,由于方位、纬度、日照长度和迎风面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小气候。特别是秘鲁,由于其众多的小气候,它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高海拔的低气压对植物来说可能没那么重要,但海拔引起了一些气候变化,比如温度、风、辐射和干旱,这些因素决定了安第斯山脉不同地区植物的生长。一般来说,安第斯山脉可以分为几个高度带,每个高度带都有其典型的主要植被和动物;但纬度也造成了南北的差异,太平洋和亚马逊盆地附近的区域反映了东西科迪勒拉山脉内外坡的差异。
北部的情况有所不同。西科迪勒拉山脉南部特别干燥,秘鲁中部和北部稍湿(有湿气和一点降雨),而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有很多或中等降雨,相当潮湿。因此,植被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南部的植被稀疏,类似于沙漠,但在更高的海拔地区有干燥的草原。动物包括南美小鹿、美洲狮、兔子、天竺鼠、龙猫、骆驼、老鼠和蜥蜴;鸟类包括秃鹰、鹧鸪和蹼鸡。农业潜力很差。在东科迪勒拉山脉东侧,从玻利维亚向北是郁郁葱葱的植被,多为热带森林,丛林动物丰富。
在11,500至13,400英尺之间,地形通常崎岖不平,难以耕种。在哥伦比亚,这一带是高山稀疏草原或亚高山稀疏草原,有季节性降雨;厄瓜多尔雨量充沛;秘鲁和玻利维亚的高山草原有中度或稀疏的降雨。13400 ~ 15700英尺(贫瘠干冷高原),植被由能抗低温和夜霜的植物组成;在16000英尺以上,几乎没有任何植被。
总而言之,安第斯山脉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2.沉淀
降水量变化很大。南纬38°以南地区年降水量超过508毫米(20英寸),而北部降水量减少,季节性明显。再往北到玻利维亚的阿尔蒂普拉高原、秘鲁高原、厄瓜多尔的山谷和哥伦比亚的稀树草原,雨量适中,但雨量差别很大;秘鲁西科迪勒拉山脉西侧降雨量很少,但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的降雨量有所增加。东科迪勒拉东侧(亚马逊河流域一侧)经常下大雨,而且是季节性的。
3.温度
(4900英尺)以下的热带气候;高达2499米(8200英尺),属亚热带气候,白天炎热,夜晚温暖。从2499米到3505米(8200到11500英尺),白天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很大。安第斯山脉的这个地区气候最宜人。3505 ~ 4(11500 ~ 14800英尺)气候普遍寒冷,4115 ~ 4785米(13500 ~ 15700英尺)为荒野高原气候,气温常在冰点以下;最后,4785米(15700英尺)以上的山顶和山脊具有刺骨寒风的极地寒冷气候。
自然资源:
安第斯山脉的主要矿藏有有色金属、石油、硝石和硫磺。有色金属矿床大多与第三纪和第四纪火山活动及岩浆侵入有关,特别是以侵入上部岩浆体的脉体和岩脉形式存在,如安山岩、闪长岩和玢岩。最突出的是铜矿,它是从秘鲁南部到智利中部的世界上最大的斑岩铜矿的一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铜矿就坐落在这个山脉中,深度1200米,总长2000多公里。石油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脉北部的山间构造谷或盆地中。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区之一,南部矿区尤其广阔。主要矿物有智利和秘鲁的铜、玻利维亚的锡、玻利维亚和秘鲁的银、铅和锌、秘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的金、哥伦比亚的铂和绿宝石、玻利维亚的铋、秘鲁的钒以及智利、秘鲁和哥伦比亚的煤和铁。大量的石油储藏分布在整个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安第斯山脉孕育了一座巨大的铜矿。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铜矿,位于地表以下1200米处。巨大的地下隧道总长度超过2000米。采矿自动化程度极高,地下生活设施完善。
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简介:
喜马拉雅山脉(梵语:hima alaya,意为雪域),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缘,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110多座山峰达到或超过海拔7350米。它是东亚和南亚次大陆的天然分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边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嘎-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m),东至雅鲁藏布江弯道处的南嘎巴瓦峰(海拔7782m),全长2450km,宽200~350km。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藏语意为第三女神,海拔8844.43米。根据最新的测量数据,珠穆朗玛峰每年平均上升1厘米。
地貌特征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最大、最雄伟的山脉。它矗立在青藏高原的南缘,分布在中国、西藏、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其主体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的交界处。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嘎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嘎巴瓦峰,全长2450公里,宽200-350公里。根据最新的测量数据,珠穆朗玛峰每年平均上升1厘米。喜马拉雅山脉最典型的特征是高耸的高度,一侧陡峭而参差不齐的山峰,令人惊叹的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蚀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测的河流峡谷,复杂的地质结构,以及一系列显示动植物和气候之间不同生态联系的海拔带(或地带)。从南面看,喜马拉雅山像一轮巨大的新月,主光轴在雪线以上。雪原、高山冰川和雪崩都为低谷冰川提供水源,这些冰川因此成为大多数喜马拉雅河流的源头。然而,喜马拉雅山的大部分都在雪线以下。创造这个山脉的造山运动仍然活跃,伴随着水蚀和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喜马拉雅山脉可分为四个宽度不同的平行和纵向山脉带,每个山脉带都有鲜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历史。它们从南到北被命名为外围山脉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的或低的喜马拉雅山;大或高的喜马拉雅山;以及西藏的特提斯山脉或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长约200-300公里,由几座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是中国和尼泊尔的主要部分。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壮丽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截至1997年,世界上8000米以上的山峰只有14座),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为世界之最。
气候特征
喜马拉雅山作为影响空气水循环系统的巨大气候分界线,对南部的印度次大陆和北部的中亚高地的气象条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大喜马拉雅山脉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惊人的高度,在冬季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冷空空气进入印度,同时迫使西南季风(带雨)在穿越山脉向北移动之前放弃了大部分水分,导致印度一侧的巨大降水(包括雨雪)和西藏的干燥条件。南坡的年平均降雨量因地而异,喜马拉雅山西部的西姆拉和马舒里为2米,喜马拉雅山东部的大吉岭为4米。在大喜马拉雅山的北部,在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斯卡都、吉尔吉特和列城,如印度谷,只有0.1 ~ 0.2米的降雨量。
当地的地形和位置决定了气象的变化,不仅在喜马拉雅山的不同地区,而且在同一山脉的不同山坡上。例如,马苏里市位于面对德拉敦的马苏里山脉之巅,高度约为1859米。由于这一有利位置,年降雨量为2.337米,而西姆拉市在西北部一系列海拔1848.9米的山脉后面约145公里处记录的年降雨量为1.575米。东喜玛拉雅山比西喜玛拉雅山纬度低,温度高。西姆拉记录的最低温度是-25℃。大吉岭海拔1945米,5月平均最低气温11℃。同月,在珠穆朗玛峰附近近5029米的高度,最低气温约为-8℃;5944米时,温度降至-22℃,最低温度为-29℃。在白天,即使在这个高度,在可以避开超过每小时161公里的强风的地区,太阳也大多是温暖和温暖的。
南坡从海拔只有2000多米的山谷上升到海拔8000多米的山峰。山谷水平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但自然景象变化迅速:下部温暖湿润,常绿阔叶林生长茂盛,形成常绿阔叶林带;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喜温的常绿阔叶树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耐寒的针叶树逐渐增多,针叶林带在2000米以上;再往上,热量不足,树木难以生长,于是灌木取代了森林,出现了灌木带;4500米以上为高寒草甸带;5300米以上是高寒荒漠区;更高的地方是永久积雪带。
北坡气候干燥寒冷,降水少,自然景观垂直分布比南坡少得多。南坡雪线低于北坡,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温度,即阴坡阳坡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也就是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和融雪速度的问题)。这两个因素很难区分,问题基本表现为降水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即迎风坡的问题大于阴坡的问题。比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是晴天,雪线应该高,但是南坡也是迎风坡,所以雪线应该高,有矛盾,但实际上南坡雪线低,说明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大于阴坡阳坡的问题。判断雪线的高度应该以此为依据。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喜马拉雅山的植被大致可分为四个地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高山带——主要依据海拔和降雨量。当地地形和气候的差异,以及光和风的差异,导致了每个地区植被组成的巨大变化。热带常绿雨林仅限于东喜马拉雅山和中喜马拉雅山的潮湿丘陵地区。常绿龙脑香科森林——一组可以生产木材和树脂的树木——很常见;它们的种类生长在不同的土壤和坡度不同的斜坡上。183 ~ 732米高度范围内的透水性土壤上可见铁木;竹子生长在陡坡上;橡树和栗子生长在多石的土壤上,覆盖着从中国藏南西部到尼泊尔中部海拔1097-1737米的沙砾。沿着陡峭的山坡水道可以看到桤木。在更高的地方,它们被山地森林所取代,森林中典型的常青树是一种露兜树。除了这些树之外,据估计在喜马拉雅山东部生长着大约4000种开花植物,其中20种是棕榈树。
西部降雨量减少,高度增加,雨林次于热带落叶林,珍贵树种萨尔(六安)成为主要树种。双树位于海拔914米的高原(湿双树)和高达1372米的高原(干双树最茂盛)。再往西,草原森林(即广阔平原上的森林)、草原、亚热带多刺草原以及亚热带和半沙漠植被出现在其次。温带森林从大约1372米延伸到大约3353米,包括针叶树和温带阔叶树。
东喜马拉雅山脉的动物主要来源于华南和中南半岛:主要动物类型可见于热带森林,其次是适应较高海拔和干燥西部地区亚热带、山地和温带条件的动物。然而,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动物与地中海、埃塞俄比亚和土库曼斯坦的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喜马拉雅山外围的西奥里克山的沉积物化石遗迹中可以推断出该地区过去曾存在过一些非洲动物,如长颈鹿和河马。树线以上的动物几乎全部由适应寒冷的当地特有物种组成,这些物种是由喜马拉雅山上升后的草原野生动物进化而来的。大象、野牛和犀牛被限制在尼泊尔南部被低矮的山麓森林覆盖的一些地区----大部分已经被排干的湿地或沼泽。印度犀牛曾经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大量存在,但濒临灭绝;麝和克什米尔鹿也已濒临灭绝。喜马拉雅黑熊、云豹、长尾叶猴(一种亚洲长尾猴)和猫是喜马拉雅森林中其他恒生动物的一部分。还可以看到喜马拉雅岩羚羊,比如塔尔羊。
在树线以上,偶尔可以看到雪豹、棕熊、小熊猫(也就是小熊猫)、藏牦牛。在拉达克,牦牛已经被驯化并用作役畜。然而,树线以上典型的栖息动物是许多类型的昆虫、蜘蛛和螨虫,它们是唯一可以活到6309米的动物物种。
矿产资源
喜马拉雅山脉矿产丰富,但开发仅限于容易进入的地区。查谟和克什米尔是矿产最集中的地区。在扎斯卡山脉发现了蓝宝石,在附近的印度河河床发现了砂金。贝尔蒂斯坦有铜矿,克什米尔山谷有铁矿。拉达克含有硼砂和硫磺矿物。在查谟山发现了一个煤层。铝土矿也出现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盛产煤、云母、石膏和石墨,以及铁、铜、铅和锌矿。
水资源
喜马拉雅山脉的河流拥有巨大的水力发电潜力,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印度得到了大量利用。一个巨大的多用途项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外围萨特累季河畔的BHA kra-Nangal(1963年完工)。该水库的蓄水量约为100亿立方米,总装机发电能力为1,050兆瓦。此外,喜马拉雅山的三条河流Gosi、Gendege (Narayani)和Carda Ka也被印度用来向尼泊尔和不丹供电。
旅游资源
樟木口岸樟木口岸位于中尼边境中段南麓的山谷斜坡上,海拔2300米。这是一个建在山上的小镇。周围自然环境优美,现代建筑和一些古老的木屋交替错落在蜿蜒的山路两旁。樟树属亚热带,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小镇车水马龙,可以看到很多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地的进口商品,各色游客、商人来来往往。折叠羊卓雍湖羊卓雍湖被誉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它位于浪卡子县和贡嘎县。当你穿越海拔4998米的甘巴拉山口时,群山环抱的翡翠般的羊卓雍湖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该湖海拔4000多米,面积630平方公里。是集高原湖泊、雪山、海岛、牧场、温泉、野生动物、寺庙等景观于一体的独特自然风景区。折叠博卡拉博卡拉山谷在博卡拉城的北部,地势越来越高。喜马拉雅山像一道屏障横在地平线上,连绵不断的雪峰矗立在天空的边缘。余伟峰和安纳普尔纳峰等几座雪山距离博卡拉市区30多公里。当地最佳的观赏地点是沙拉口的一座小山,海拔1500米,在市区以北五公里处,这里有不同位置的观景台,供游客观看雪山壮观的日出和日落。其次,位于飞瓦湖南部的和平宝塔山,山顶建有一座佛教白塔,成为博卡拉的象征。到了山顶,可以欣赏到博卡拉市区和飞瓦湖的全景,还可以看雪山的日出日落,不过爬山要费点力气。折叠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