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知识

(玉米穗分化分为哪几个时期)玉米穗分化期是什么时候

玉米的穗分化是什么时候?

玉米的穗分化期是高产群体质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植株的生长中心逐渐转向生殖生长。那么玉米的穗分化是什么时候呢?我们来看看玉米穗分化的时间!

玉米穗分化时间主栽玉米品种的穗分化叶龄一般在倒8叶龄,外观上为大喇叭口期。

穗分化过程中的生长锥伸长、小穗分化、小花分化、性器官形成和顶端分化终止期分别与倒8叶、倒7叶、倒6-5叶、倒4-3叶和倒2-1叶的伸长同步。

玉米穗分化的组成部分1。温度和湿度。

玉米雄穗开花始至终,温度为20-28℃,占总花期的46-68%,低于18℃或高于38℃,雄花不会开放。空 gas适宜开花的相对湿度为65-90%,饱和湿度不妨碍开花,但湿度过高,散落的花粉容易吸水膨胀,失去活力。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对玉米雌穗的分化和发育有很大影响。与中肥力小区相比,高肥力小区产量较高,雌穗和小花分化期提前5-7天,吐丝期提前4-5天。而在低肥力地块,小穗和小花分化期推迟13-15天,吐丝期推迟12天,所以产量低。追肥可以促进雌穗的良好发育。

3.植物密度

雌穗分化的速度和穗的大小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与低密度组植株相比,高密度组植株发育完全的小花较少,部分小花不能抽出花丝,败育花和败育粒较多,穗较小。

4.照明设备

吐丝期光照不足,未成熟花和未受精花增多。在籽粒形成和灌浆速度快速增长时期,光照不足,败育粒增多。不同的密度和光照条件有不同的每穗花数、粒数和成粒率。

5.多样化

花粒数主要取决于品种的遗传。一般早熟品种比中熟和晚熟品种开花少。同一成熟度的品种在花数和籽粒形成率上也有差异。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大小叶斑病。

【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病斑迅速扩展为长棱形病斑,严重程度长达10-mdash;30 cm以上,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大斑。起初病斑被水浸泡,很快变成绿色,最后变成黑色的霉菌,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症状特点】玉米叶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较小,一般长不到1厘米,宽近椭圆形,病斑边缘呈暗红棕色。此外,病斑数量一般较多。

【致病因素】病原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以温度和湿度为主。病菌孢子形成、萌发和侵入的最适温度为20-mdash;在25℃时,海星病菌略高于海星病菌,最适温度为20-mdash;因此,小叶斑病在夏玉米种植区较为严重,而大叶斑病在春玉米种植区较为严重。强降雨和高湿度容易引起疾病的流行。

【防治方法】病害的流行由三个因素决定: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第二,病菌很多;第三,有适合发病的环境条件。所以,疾病的防控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①选择抗病品种:这是控制大小叶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宝玉7号、屯留7号、云瑞7号、海河14号、青三、惠单4号、兴黄单892、登海3号、巅峰4号、云瑞1号、云瑞2号、云瑞8号、卢丹10号、陈曲3号、海河2号等。

(2)轮作深耕可以减少细菌数量,彻底清除玉米收获后田间的病残,减少初侵染源。在发病初期,可在底部四片叶发病前打掉下部的病叶,可减轻病情程度。适时早播,有避病之效。加强肥水管理可以提高抗病能力。长势不好的植物容易感染,即使是抗病品种,在缺水的情况下也无法表现出抗病潜力。

③化学防治:40%柯文粉乳剂500 & mdash50%曲安奈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0倍液、50%稻瘟病净、50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 mdash800倍的液体。7天左右就要再喷一次药。

玉米丝黑穗病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无粮收成。所以疾病的发病率等于疾病的损失率,危害相当严重。俗称"海"或者"灰色包包"。

【症状识别】苗期从玉米芽鞘侵入的系统性病害,主要症状出现在抽雄后。病耳外观比正常耳短,基部大而末端尖,顶部无抽丝。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粉,病穗全部变成深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走,与玉米植株的维管束残余混在一起。感染天花的植株一般没有穗状花序,新抽出的花轴顶端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有时天花抽出后小花变形为叶子。

【致病因素】病原菌的厚垣孢子落入土壤,混在粪肥中或由种子携带越冬。次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侵入后,菌丝进入植物的生长点,随着植物的生长,扩散到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再次散布孢子,完成其一年一次的侵染循环,不会再侵染。土壤温度低而干燥时,玉米出苗慢,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有利于丝黑穗病的流行。所以在寒冷地区,丝黑穗病更严重。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留茬3年可有效防治。

【控制方式】

①抗病品种的选择: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巅峰4号、卢丹10号、陈曲3号、宝玉7号、海河14号、云瑞1号、云瑞2号、云瑞7号、云瑞8号

(2)实行轮作深耕:多年连作容易增加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引起严重的病害。轮作3年以上,基本可以消除土壤中病菌的危害。深挖土壤,将孢子压在播种层以下,可以减少细菌来源,降低发病率。

(3)早除病株:在病穗白膜破裂前将病株除净,将病株从地下取出掩埋或焚烧,防止病菌落入土壤。

④化学防治:该病为苗期一次性侵染性病害。苗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止病菌入侵,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一是用25%三唑酮或羟基三唑酮拌种,用量为0.3%,防效可达90%左右。玉米糊也可以用作粘合剂来增加功效。第二,使用种衣剂预防病害。目前生产中有多种包衣剂,能有效防治病虫害。

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因病原菌不同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镰孢菌属腐病、曲霉属穗腐病、青霉属穗腐病和常山引起的干腐病。

【症状鉴别】穗从顶部或基部开始发育,大面积或全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粒间常产生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有的症状只表现在个别或局部的谷粒上,上面密布红色粉末,病粒容易破碎。有些病菌(如黄曲霉、镰刀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其引起的穗腐病制成产品或直接被人食用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受感染的种子用作饲料时,常引起猪呕吐,严重时造成畜禽死亡。

【致病因素】带菌种子、病残体、其他作物病残体均可在田间致病,后期多雨年份易引起病害流行。

【控制方式】

第一,选择抗病品种。目前比较抗病的品种有宝玉7号、屯玉7号、云瑞7号、海河14号、青三、惠单4号、滇丰4号、云瑞1号、云瑞2号、云瑞8号、卢丹10号、陈曲3号、海河2号等。

第二,收集病残,焚烧或深埋,实施2-mdash;三年一轮。

第三,选择包衣种子。

第四,加强田间管理,使植物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及时防治玉米螟,因为玉米螟是穗腐病菌的侵染媒介。

第五,储存时,保持通风、干燥、低温。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籽粒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容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症状识别】籽粒灌浆末期,玉米常表现为突然绿萎和枯萎,全叶发白、干燥、褪色。果穗下垂,苞片枯萎;刚开始茎基部被水浸泡,后来逐渐变成浅棕色,手有空心的感觉,往往会倒伏。

【致病因素】一是镰刀菌引起的;二是腐霉引起的;第三,是腐霉和镰孢菌复合感染引起的。灌浆至乳熟期的暴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屯玉7号、卢丹10号、云瑞1号、云瑞2号、宝玉7号、云瑞7号、海河14号、青三、惠单4号、巅峰4号、云瑞8号、陈曲3号和海河2号。栽培措施中应注意排水

猜你喜欢:

1.南方秋玉米的种植时间和方法。

2.南方玉米的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

3.玉米什么时候种?

4.玉米高产种植新技术

5.玉米种植中的常见误区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