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工程)全世界投资最大的工程项目
世界上最大的项目是中国的,投资额高达6000亿人民币。
南水北调工程是将中国汉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向华北和西北地区输送的一项国家战略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人口、资
1.工程构想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有条件可以借点水”的思想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探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个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中国北方缺水问题,特别是黄淮海流域,有4.38亿人口。南水北调工程最终调水规模计划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大约需要4-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2.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连接,形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有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格局。到目前为止,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
3.工程构成
东线工程:起点是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是天津。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五省市。具体来说,就是苏北除丽霞腹部及其东部和北部高地以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季良运河沿线、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和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及其郊区。东线工程用的是元朝的运河。目的是缓解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淮河治理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淮河治理规划,规划安排一些相关工程。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和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2015年初,东干渠将进行水压试验。冲洪试验完成后,需要南干渠、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才能全线通水。
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河南南阳淅川)取水,穿越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西缘和黄淮海平原开挖渠道,在河南郑州市附近穿黄河隧道,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至北京、天津。输水干渠长1273公里,至天津的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沿线20多个大中城市缺水问题,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利用重力将丹江口水库的水引向北京和天津。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同时,为减少丹江口水库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了引江济汉等4项生态建设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目前,已经开工的北京石家庄应急供水工程已开工建设7个单项工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基本完工。
西线工程:将通天河(长江上游)、雅砻江(长江支流)、大渡河穿隧入黄河(西北地区),即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这条线路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质结构复杂,地震烈度大,需要修建200米左右的高坝和100多公里的隧道。工程技术复杂,成本高,目前还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