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马关条约第一条内容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3月23日)在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初叫《马关新约》,日本称之为《马关条约》或《日清和约》。《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是李鸿章和李,日方全权代表是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偿还日本2000万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将台湾省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永远割让给日本”;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大陆设厂,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的影响和《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中国授予日本的除割让土地赔偿以外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一)台湾省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而且造成了台湾省与大陆之间无法弥合的鸿沟,这种鸿沟一直延续至今。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结果清朝借了很多外债,导致外国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得以深入中国大陆。
(4)获准在中国投资设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分享”条款,争相在中国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对资本输出和世界分裂的需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在空之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后果:《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激发其侵略野心;使得中国的民族危机空雪上加霜,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条约满足了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需要,然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签订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刻意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了以侵华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省,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洲,第四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1871年,中日签订了近代第一个条约——《中日和解条例》。条约第一段写道:“后来大清国与大日本越来越和睦,与世人有无限不同。即两个国家所属的州和领地也要以礼相待,不能稍有侵犯就获得永久的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然而,日本不顾条约中“两国领土不得稍有侵犯”的规定,于1872年侵占了中国的领土琉球,于1874年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台湾省。还迫使清政府通过《北京特别条约》间接承认琉球为日本领土,并于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改属日本冲绳县。与此同时,日军又侵略了中国的另一个附属国——朝鲜,并于1875年制造了“云阳事件”,以此为借口,迫使朝鲜在1876年签订了不平等的《江华条约》。后来,日本利用朝鲜的“正午兵变”和“沈嘉政变”,进一步扩大在朝鲜的影响,排挤朝鲜原宗主国中国,并于1885年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会议特别条款》,事实上实现了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对等地位。此后,日本有计划地投入国力,进行对华扩军备战活动,以进行一场“以国运赌”的战争。可见,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已经染指台湾省和朝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的野心得以实现。
1894年,以朝鲜东学党起义和朝鲜政府向中国索要士兵为契机,日本派兵进入朝鲜,挑起了甲午战争。中日两军在陆地上的主要战役有成环战役、平壤战役、鸭绿江战役、晋旅战役、辽东战役等。海上主要战役有丰田战役、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等。日军基本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其中,清军在1894年9月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的接连失利,使战局急转直下,战场也从国外转移到国内。1895年2月,清军在威海卫战役中的失利,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不愿再战。日军继续保持军事压力,很有可能由陆路和海路直捣首都(今中国北京)。自1894年10月起,清廷一直通过欧美列强与日本媾和。到战争结束时,日本也认为“日清战争不可能无限期持续下去,和谈时机迟早会成熟”,所以也同意媾和。就这样,中日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开始了马关和谈。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中国授予日本的除割让土地赔偿以外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加深了民族危机。
(一)台湾省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而且造成了台湾省与大陆之间无法弥合的鸿沟,这种鸿沟一直延续至今。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结果清朝借了很多外债,导致外国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得以深入中国大陆。
(4)获准在中国投资设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分享”条款,争相在中国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对资本输出和世界分裂的需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在空之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亚洲的影响
①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第一,《马关条约》的签订(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标志着持续30多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抹杀了现代化的成果,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对民族复兴的追求。第二,土地的有偿割让和主权的丧失,方便了列强向中国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了瓜分浪潮,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第三,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直接导致了救亡图存的人民运动、资产阶级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运动以及义和团运动等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的高涨。
(2)对日本来说,通过《马关条约》获得的巨额赔款和台湾省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日本进一步侵略远东提供了便利,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此外,为了对抗俄国的耻辱和三国的介入,日本提出了“睡薪尝胆”的口号,重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启了东亚新一轮霸权。
(3)对朝鲜而言,《马关条约》在法律上标志着中朝数千年宗藩关系的正式终结,东亚传统的中外秩序和朝贡体系也遭受了最后的打击而崩溃。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着。之后俄罗斯势力进入朝鲜,日俄在朝鲜的争夺日益激烈,最终引发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
(4)对于远东局势,《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斗争。三重干涉事件清楚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相互勾结和争斗。
& gt& gt& gt更多关于《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在下一页。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