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安全常识
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由于智能手机屏幕大,耗电快,手机充电次数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手机充电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以下是我学到的手机充电隐患安全知识,分享给大家。供你参考。
手机充电的安全隐患1。用户应当购买和使用
第二,手湿的时候禁止使用充电器。用户在充电前一定要把手擦干,以防漏电。
第三,避免长时间给手机充电。充电完成后,必须立即拔掉充电器。如果在充电过程中发现手机很烫,应尽快停止操作,以防手机电池过热烫伤身体。
第四,手机要"起飞"外套,放在室内阴凉处,25℃ 空以上禁止给手机充电。
5.充电时不要接电话。一般情况下,有危险电压的部件与可触及的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被击穿或接触电流过大,容易造成使用者触电。
手机充电注意事项1。充电时不要接电话。
一般情况下,有危险电压的部件与可触及的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被击穿或接触电流过大,容易造成用户触电。尤其是对于一些智能手机用户来说,"边打边充"这是常见的做法,所以你应该更加小心。此外,劣质手机充电器也容易起火。
2、最好用直充。
原来的手机充电器都有过压保护电路和整流变压器装置,可以把高压变成低压,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而万能充电器多为非正规厂家生产,无保护线圈,导致电压或电流过高,不稳定。电压过高容易给电池充电,有时会造成危险的爆炸,手机也容易烧坏。
3.选择合格的产品。
在购买手机充电器和电池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合格的产品,不要试图购买非正规小厂家电气性能不合格的产品。消防专家指出,好的充电器内部都有过热自我保护电路,当其内部温度达到一定值时,会自动断开电源,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4.有人看的时候尽量充电。
手机电池要在有人的时候充电,以便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充电时注意充电器的温度,是否有烧焦的味道。如果温度过高,明显是热的或有焦味等。,先停止充电,检查原因并做必要处理后再充电。
5.手机充电时不要遮盖任何东西。
充电时手机电压高于待机状态。如果使用不合格的电池或充电器,充电环境恶劣,如高温高湿等,可能会发生事故。
6.不用时拔掉电源插头。
充电后记得拔掉电源插头,可以有效防止电源总线引发火灾。
苹果iPhone充电的安全注意事项很多朋友在买了一部全新的苹果iPhone后,都会选择尽快将手机电池放完并连续充电12小时以上,甚至有很多朋友愿意关机充电。但越来越多的苹果iPhone用户从不同渠道了解到,这种充电方式并不是科学之举,手机厂商指导的充电时间是可以充满的。那么苹果iPhone电池应该如何充电,充电多长时间?一直有这样一个盲点,今天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现在来说说手机电池的一些原理。我不是化学领域的专家,就重点说一下,大家可以有个正常的认识。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二次电池主要有镍氢和锂离子两种。现在所有的手机电池都是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锂电池)。对于锂电池,你只需要记住两点:1。锂电池不需要激活,2。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
在锂电池出来之前,已经被厂家激活并预充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买了新机,发现电池有电。实际上,锂电池生产出来后,先恒压充电,再经过几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使电极充分浸润电解液,使锂电池充分活化。所以我们买的新锂电池不是新电池。出厂前已经激活,我们可以正常使用,前三次不需要对电池进行排气充电(深度放电)。这里作者提供了一个关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的实验表格。关于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数据如下:
循环寿命(10% DOD): > 1000次
循环寿命(100% DOD):>;200次
其中,DOD是放电深度的缩写。根据公式,10%深放电的充电次数远高于完全深放电的充电次数。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网友的手机锂电池深度放电后失效。这其实是由于过度放电导致电池电压过低,使其不具备正常充电和启动条件。
手机充电系统1。手机充电前,先检查电源插座是否安装牢固,与充电器的连接是否匹配。
2.禁止在营业场所、公众聚集场所、仓库、易燃易爆场所充电。
3.禁止在易燃、可燃的高温物体上给手机充电。
4.充电时,禁止遮盖充电器和手机,随时检查有无异味和过热现象。一旦出现,立即停止充电。
5.选择与手机兼容的充电器和数据线,严禁乱用劣质充电器和数据线。
6.禁止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充电。
7.充电时,手机的位置不要离开主人的视线,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8.正在充电的手机要与人、床、物保持安全距离。防止意外。
9.禁止用湿手和湿布擦拭正在充电的手机和充电器。
10.禁止边充电边玩、边充电边连接、边手机充电边聊天,防止触电或爆炸伤人。
11.充电后禁止将充电器和数据线长时间插在电源线上,以防漏电造成触电和火灾事故。
12.禁止长时间充电,尤其是没有过热保护和自动断电功能的劣质充电器和数据线。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四个小时。
看了手机充电的安全知识,还看了:
1.就潜在的安全隐患征求指示。
2.家庭用电安全常识
3.对安全隐患采取措施
4.不要忽视喝水的隐患
5.家里有什么安全隐患?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