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石蛙特征
石蛙的生长习惯是什么?
石蛙的学名是棘胸蛙,是一种两栖动物无尾目蛙科。成年蛙生活在海拔600~1500米的山涧附近的岩石边缘..是我国传统食谱中营养成分和医疗保健价值最高的食用蛙。你知道石蛙有什么样的成长习惯吗?
石蛙的生长习惯是什么?
1.生活
2.食性:石蛙喜欢吃活动的动物,但不吃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它喜欢吃蚯蚓、蛆、蚱蜢、蚂蚁、泥鳅、河蟹、蟋蟀等活饵。味觉感受器非常发达,在它的进食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觉细胞对移动的物体特别敏感和活跃。蝌蚪时期,以淡绿色水生藻类或柔软娇嫩的动植物为食。在人工饲养中,可以用蛋黄、豆腐、大麦、大米、蚕蛹粉等饵料及其配料喂养,喂养时间受气候和环境影响。
3.冬眠习性:石蛙是冷血的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暖的能力。它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9-26℃。春秋两季是活动最频繁、食量最大、生长最快的季节。4-6月和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佳时期。水温超过30℃时,皮肤水分蒸发量大,使之。水温降到10℃时,新陈代谢很弱,进入冬眠,闭着眼睛,不吃不动。它依靠脂肪体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如果水温升到合适的温度,就会再出来。冬眠期4个月左右,冬眠后体重会适度减轻。
4.产卵繁殖:一般石蛙在4月份开始发情,雄蛙的叫声不断吸引雌蛙相拥。青蛙相拥时,雄蛙用长有婚配瘤的前肢抱住雌蛙的腋窝,胸腹部面紧贴雌蛙腹部。相互拥抱后,雄蛙开始射精,同时刺激雌蛙排卵,排卵量为1000-3000只。卵子和精子在水中相遇进行体外受精,精子和卵子受精形成卵堆。卵常产于水流平缓的浅水区,附着在石头和水生植物上。卵外的胶质又厚又粘,有时连成一条绳子或葡萄串,长约20厘米。一个鸡蛋的平均直径是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
5.变态发育:蛙卵一般8-20天孵化成蝌蚪。蝌蚪喜欢生活在大石头的缝隙里或溪流中的碎石堆里。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一般在60-75天后长成幼蛙。
石蛙的食用功效有哪些?
1.滋阴补肾:石蛙的肉性温和,味甘,入心、肺、肾经。具有滋补强身、滋阴降火、清心润肺、消疲补虚、强筋壮骨、益精潜阳的作用,对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产后体虚、肺结核咯血、盗汗、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
2.产妇产后恢复:石蛙中含有缓激肽,可使女性离体子宫收缩,对产妇尤为明显。
3、解毒生疮、明目:石蛙蝌蚪能解毒生疮、乌发,石蛙鸡蛋能明目。
4.促进骨骼生长:由于石蛙体内有特殊的钙腺,钙腺中的钙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它可以促进儿童的骨骼生长,帮助骨折患者尽快康复。
5、营养不良、消瘦:对小儿面黄肌瘦、腹胀、厌食、盗汗、低烧有疗效。
6.病后体虚、焦虑、口渴:石蛙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20多种微量元素,对病后体虚、手术后伤口愈合、焦虑口渴、消瘦、食欲不振等有效。当人们(尤其是女性)忌食时,吃石蛙肉可以刺激食欲,肠胃虚弱或胃酸过多的病人也适合吃青蛙肉。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