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知识

(建设小康社会的变化是什么)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一种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人对富裕富裕的理想生活的追求。那么你对小康社会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学习边肖》整理的关于什么是小康社会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全面小康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还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满足

城乡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包含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具体来说,六&;ldquo更多& amp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先进,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1992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正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的战略之一。

邓小平在规划中国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小康社会概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概念,而是&;lsquo小康之家&;rsquo。& amprdquo(《邓小平选集》第2卷第237页)1984年3月25日,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邓小平说:ldquo翻两番将达到人均八百美元,这意味着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成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中国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现代化都是新概念。& amprdquo这个新概念为中国的现代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如何在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党探索了多年。早在1989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ldquo组织一个团队,研究下世纪头50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rdquo。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规划了到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50年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经过这一阶段的建设,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六大报告也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1979年12月6日,当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他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了“小康”概念和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设想。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概念,而是& # 39;小康家庭& # 39;。到本世纪末,即使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达到了一定的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很低。要达到第三世界比较富裕的国家的水平,比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千美元,还需要下大力气。"之后,他多次提出这个想法。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20世纪末的战略目标。在“小康社会”,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意味着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温饱。

全面小康概述全面小康是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高标准的小康。

2000年底,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低收入国家水平。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6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水平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水平的门槛。

总体小康是以物质消费为主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善,还要特别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有的民主权利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总体小康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甚至连低水平的小康都没有在全国全面实现。到2000年,中国仍有3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镇还有一批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还没有达到小康。是&;ldquo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rdquo人们还看到:

1.聚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大举措

2.关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

3.& ampldquo四个全面&;rdquo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小康社会论文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集

6.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文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